一、裁員賠償款計算方法是什么?
企業(yè)裁員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進行法定裁員,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處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且不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
所謂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或者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包括銷售提成)、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加班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工資"是勞動者勞動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但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等不在工資之列。
二、經濟補償金與賠償金的關系
一般而言,后者是前者的二倍,但也有例外,兩者不可兼得。
1、兩者不可兼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規(guī)定,條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guī)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2、兩者計算的時長并不一致
根據上述《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而《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三款規(guī)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續(xù)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舉例說明:
合同期滿勞動合同合法終止的情形下,經濟補償金起算,但如果是合同期滿違法終止的情形下,賠償金從入職之日起計算,可以早起算。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所謂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或者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包括銷售提成)、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加班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肮べY”是勞動者勞動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但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等不在工資之列。
簡而言之,企業(yè)裁員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秳趧雍贤ā芬?guī)定,用人單位進行法定裁員,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處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且不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
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一般來說用人單位如果要開除員工的話,必須要有明確的理由才能夠不支付經濟賠償金,企業(yè)裁員屬于沒有明確的理由進行裁員,所以必須向員工支付一定的經濟賠償金,才能夠讓和員工解除雙方在入職時簽訂的勞動合同。